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央广网发 安徽省卫健委供图) 央广网淮南3月27日消息(记者徐秋韵)走进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医院门诊大厅,耳边便传来钢琴的舒缓音乐;多巴胺设计打造医疗空间,让患者就诊更温暖;医院墙壁上挂满由小朋友亲手绘制的涂鸦画作;56部电梯实现高峰时段合理分流,为生命通道争分夺秒……近日,在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央广网记者来到这所投入运营刚满一年的新医院。作为安徽淮南目前建筑面积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医院,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自2024年2月投入运营以来,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周边区域近20万市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 医院内,明亮而充满活力的“多巴胺色系”与孩子们创作的卡通画传递着人文关怀,融入医院门诊、病房及公共空间中,为患者与医护营造了一个温暖的疗愈环境。在这里,医院不再仅是治疗疾病的场所,更成为抚慰心灵的港湾。 展开剩余70%院区整体设计采用了明亮而充满活力的“多巴胺色系”(央广网发 安徽省卫健委供图) 在医院内,随处可见“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院内设置了科室专职导医、流动导医,有序引导患者就医;每层楼都设有无障碍设施、低位就诊窗口、盲道、坡道、电梯的低位按钮和盲文按钮,自助服务机及轮椅等便民设施;患者住院病房都设置在靠南方向,阳光充足,有效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院区内开通“医保移动支付”,随时随地便捷就医;电子床头卡帮助住院患者高效查看医嘱及住院费用,床旁结算省时省力,让患者出院更加轻松。 淮南小学生创作的卡通画被挂在医院墙上(央广网记者 徐秋韵摄) 急诊是急危重症抢救治疗的“第一关口”。该院南区急诊急救中心充分发挥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重大医疗救治、多学科诊治中的作用,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急诊亚重症病房的“全链条急救闭环”的管理,在“一站式闭环管理”的辅助下将平均救治时间缩短30%,有效提高了救治成功率。2024年度成功救治危重患者超2000例,不仅服务本地患者,还吸引了47%市外及周边患者,成为区域医疗重要枢纽。“昨天夜里,姥姥突然心慌得厉害,我们立刻拨打了120将她送到安理大一附院。经过医护人员半个多小时的努力,姥姥的情况终于稳定了。”王媛捷表示,“整个急救的流程非常顺畅。” 医院开放日当天,一场面向淮南大学生开展的急救技能培训正在展开(央广网发 安徽省卫健委供图) “现在家门口就可以顺利进行手术!”3月23日,75岁的谢道甫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刚经历了一场心脏介入手术,谢道甫说,自己十年前我也看过心脏病,但当时医院技术还跟不上,只能去外地手术。而现在,医院环境好了,医生技术过硬,让他和家属都很放心。 据介绍,开诊一年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区开展涵盖高难度技术如先天性脊柱侧弯矫形、0射线房颤射频消融、单孔腹腔镜等手术,填补区域技术空白。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填补周边三甲医院空白,吸引47%市外及周边患者慕名就诊,成为区域医疗枢纽。 发布于:北京市 |